赵国常胜将军李牧为什么最后会被赵王赐死?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就占了两位,但在长平之战上,赵孝成王对廉颇失去了耐心和信任,竟然用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换下廉颇,导致赵国最后惨败秦国,基本也注定了赵国最后的结局。当时李牧正在领兵对抗匈奴,如果赵孝成王不想继续使用廉颇,为什么不调回李牧呢?实际上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李牧早年的情况,长平之战爆发时李牧可能年龄还很小,并没有完全得到赵王的信任。如果李牧当时已经成名,赵王没理由会弃用他。
李牧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常胜将军,他为赵国征战一生,立下了汗马功劳,与白起、王翦、廉颇并称“战国四大名将”。可以说,在战国末期,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,素有“李牧死,赵国亡”之称。但是,令人叹惋的是,他没有死在沙场上,反倒死在了自己人手中。
对于一名大将来说,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了。
许多人都知道李牧勇猛过人,可是,很少有人知道,李牧的右臂有着缺陷。他的右臂,天生就伸不直,甚至在跪下时也无法着地。但是,在封建社会,臣子向君王行礼时,双臂是要着地以示敬重的。无奈之下,李牧只好做了假肢,以此来表示对赵王迁的尊敬。
不料,赵国憎恨李牧的人却硬要将这个假肢说成是图谋不轨的凶器。赵国君主向来就喜欢猜忌大将,赵王迁是这样,赵王迁的父亲赵王偃也是这样,赵王迁的爷爷赵王丹更是这样。当年,正是赵偃猜忌廉颇,这才使赵国自断臂膀,失去了一员经验丰富的老将。
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,赵迁成为赵国的国君之后,丝毫没有吸取教训,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。而这次悲剧的主角,就是忠心耿耿的李牧。李牧当年在雁门关抵御敌军时,宁可脱掉身上的将服也坚决不听从赵王丹的胡乱指挥。可是,当赵王丹的孙子赵王迁说要杀他时,他却老老实实的照办了。
他拿起宝剑毅然吞下,然后,撞向身边的柱子。一代名将,就这样悲壮地陨落了。李牧的死讯传来,赵国民众无不扼腕叹息,邯郸的守将更是面如死灰,已经预料到了即将到来的破城之灾。与此同时,秦将王翦、杨端和却是大喜过望。
之前,王翦率领秦军攻打赵国,结果,被李牧挡在了井陉关之外,连攻一年也无法前进一步;杨端和早就图谋占据邯郸,但无论如何也无法突破李牧设立的防线。听闻李牧已死,两人纷纷摩拳擦掌,准备对赵国发动全面的攻击。失去了李牧的赵国军队,在秦军面前就是一只只待宰的羔羊。
王翦和杨端和率领着秦国将士杀气腾腾地冲向赵国,一路势如破竹,如入无人之境。赵国防线素以坚固著称,但是,这次仅三个月便被全部击破。最终,赵国被灭,自毁长城的赵王迁也被活捉。不过,赵迁虽然愚蠢,但还是有着廉耻之心。被俘后,不像刘禅那样没心没肺,而是整日里悲痛欲绝,悔恨当初。
国破家亡之后,他才意识到了李牧的重要性。想到自己的错误之处,赵迁不禁痛哭流涕道:“如果李牧还在的话,秦国的人怎能吃到我赵国的粮食?赵国失去了良将,这才走向了衰亡。我自作自受,又怎么敢怨恨秦王!”可惜的是,赵迁明白的太晚了。没过多久,这位可恨的昏君便因哀伤过度而死去了。
到唐朝建中三年(公元782年),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,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,并为他们设庙享奠,当中就包括“大将军武安君李牧”。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:孙膑、田单、廉颇、赵奢、王翦而已。及至宋代宣和五年,宋室依照唐代惯例,为古代名将设庙,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牧。
良将身亡赵亦亡,百年遗恨一冯唐。
当时不受谗臣间,吕政何由返故乡。
李牧可以阻挡敌军,却挡不住奸臣郭开的句句诋毁。他能保住赵国,却保不住自己。那么,戎马一生的李牧为何会落得如此结局呢?
这还要从赵迁的爷爷赵丹说起,当时,李牧在雁门关外痛击匈奴,以军功晋升为边关大将,赵王丹也对他极为信任。但是,勇猛的李牧却丝毫不懂朝廷中的人情世故,在朝中根本没有什么支持者。而且,当君王赵丹令他攻打匈奴时,他竟然我行我素,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,对赵王丹的命令置若罔闻。
自古以来,君王对手下的大将都是既用且防。一方面,君王必须依靠大将来巩固自身的统治;可另一方面,君王也要时时刻刻提防着远离朝廷的大将,以免他们拥兵自重,渐成祸患。李牧这样的做法,恰恰犯了赵王丹的大忌。赵王丹虽然表面上仍对他一如既往地亲切,但是,心中已经是火冒三丈。
赵王丹派去代替李牧的将领实在是与李牧相差甚远,他们根本无法抵挡匈奴的攻势。无奈之下,赵王丹只好自降身份,亲自请李牧出山。君王向将军示好,这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了。按说,李牧应该见好就收,老老实实地跪下接旨,然后,奔赴前线。
不料,恃才放旷的李牧不仅不感激赵王丹的重用,反而以生病为由,坚持不出。不出这也就罢了,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,李牧竟然还直接向君王说道:“大王如果一定要用我,那就让我继续按之前的去做。这样的话,我才敢听从你的命令。”连个台阶也不知道给君王留一个,这李牧真的是狂到家了。
虽然,李牧出山之后大破匈奴,杀敌数十万,但是,在赵王丹心中,还是不敢轻易放松对他的警惕。于是,赵王丹大赏群臣,可每次都刻意将李牧忽略。王侯公爵之类的封赏,李牧更是与之绝缘。只有到赵国出现燃眉之急的时候,赵王丹才能念起李牧。
长平之战,赵国一败涂地,燕国乘胜追击,占据了赵国一个又一个的城池。情急之下,赵王丹只好让李牧出战。李牧还是那么厉害,几仗下来便将燕军打的四散奔逃,还击杀了燕将卿秦。事后赵王丹论功行赏,封廉颇为信平君,但是,对于立下大功的李牧却丝毫不提。
赵王丹驾崩之后,他的儿子赵偃即位。新王上任,李牧还是以前那套,只顾在前线防守,一点也不管君王是否猜疑自己。在赵偃执政期间,李牧接连攻下了赵国的两座城池,但职位仍然没有任何的提升。李牧职位原地踏步的状况,直到赵王迁上台后才有所改观。
赵王迁即位之后对李牧予以重用,而李牧也不负所望,以赵国的老弱残兵大败秦军的十万精兵。赵王迁见李牧如此勇猛,不由地感慨道:“李牧就是我的白起啊!”若细论起来,李牧比白起厉害的多。因为,白起统领的都是秦国的精锐,而李牧的兵士尽是些长平之战的幸存者,其中,很大一部分都身负重伤。
可惜的是,李牧只精军事,不懂政治。朝中郭开的几句谗言,便令赵王迁对他动了杀心。赵王迁称他为白起,但是,白起被秦王赐死,李牧也死在了赵王的手中。
李世民的弟弟李道宗是个怎样的人?如何评价?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弟弟,很多人对他其实并不是很熟悉,毕竟当时的李世民已经把所有关注点都吸引过去了。但是李道宗也算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,而且战功...
2021-04-13 16:42:49说到张辽和张郃,大家应该都知道,他们俩都是曹操的手下,而且是同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。正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姓张,所以很多人都很好奇其二人之间的关系,更是常常会将他们二人拿来对比比较,毕竟...
2021-03-17 17:02:02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个人简介和事迹,以及对他的评价。符存审简介关于符存审简介,符存审原名存,字德祥,陈州宛丘(今河南淮阳)人,是有名的五代后唐名将。符存审因被五代后唐名将符存审个人简介...
2021-02-04 12:25:31后唐名将郭崇韬究竟是为了何事公开受贿?郭崇韬,字安时,代州雁门(今山西代县)人。初被李克用任为河东教练使。后唐庄宗时历为中门副使、枢密使、侍中兼枢密使、又兼镇、冀州节度使等职。同...
2021-02-02 14:36:00廉颇一生战绩平平,为什么会被列为四大名将之一?开头的白起和结尾的王翦都非常的厉害,但是中间相隔着一个廉颇,显得有些让人不敢恭维,因为白起曾经历过90万人的大规模军团战,而王翦也曾经带着...
2021-01-07 17:30:52最近很多人在说了这个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老是记不住,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轻松的记住这几个国家的名字呢?其实也简单了,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顺口溜和记忆口诀,这些个口...
2021-01-07 17:19:11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黄歇的文章,欢迎阅读哦~公元前238年,楚国考烈王病逝,身为相国、时年已77岁的春申君黄歇前去奔丧,被刺客杀死在棘门之内,随后全家老小全部被杀。春申君...
2021-01-07 17:19:11桂陵之战后,为报复韩国,同时,为了弥补桂陵之战的损失,魏国对韩国发起进攻,韩国不敌,向齐国求救。齐国率兵攻打魏国,同时在马陵设伏,一举歼灭魏军,魏国大将庞涓身死。从此,魏国跌落神坛,齐国获胜崛...
庞涓 2021-01-07 17:19:11为什么说郑庄公死后事情就完全变味了呢?公子突的舅舅雍氏在宋国,因为世代为官,再加上嘴皮子也能说,所以深得宋庄公的宠信。公子突对老大世子忽上位很是不满,于是就跟舅舅们说了自己的委屈,...
2021-01-07 17:19:11孙膑和庞涓多年手足师兄弟情谊,是怎么反目为仇的?孙膑和庞涓多年手足师兄弟情谊,终究因为庞涓的猜忌陷害而破裂,庞涓最终也自食恶果。因此兄弟之间应当多多信任支持,不要去做无端的怀疑,如此...
孙膑 2021-01-07 17:19:11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,生的威武勇猛,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,现在北周军队当兵,后过渡到大宋,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、保大军节度使、检校太尉、忠武军节度使。琼祖籍燕地,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、冀国公,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。高琼曾
◆1937年地图势力划分高清地图,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”形式地图编年 ◆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,皇太子冕服,成人礼冠礼介绍 ◆1940年华北地图,抗日根据地地图,全国势力划分图 ◆戚夫人人彘复原图,来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到底有多惨 ◆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,谢晋最终怎么死的? ◆柴荣是什么朝代的,为什么能当上皇帝,怎么死的 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谁 教你顺口溜快速记忆法 ◆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,《大秦帝国之天下》为什么改名成了《大秦赋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