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末年,中国内忧外患,危机四伏。鸦片战争,太平天国起义,甲午战争沉重打击了满清的统治。在内外交困中,慈禧一个女流之辈,却在大清的权力顶峰呼风唤雨、笑傲了数十年,神州多少七尺男儿在她的石榴裙下顶礼膜拜,甘当她的走狗和鹰犬,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中。
从恭亲王到曾国藩、左宗棠再到张之洞、李鸿章,没有一个人能动摇她的统治、挑战她的权威,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首先不能不说慈禧是个玩弄权术的高手,一个精通厚黑学的大师;除此之外,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。
旧中国没有选举,权力是世袭的。谁打下的江山就是谁家的,那是人家的私有财产,别人不能染指。因此满清的江山满清坐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在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心中,爱新觉罗氏是中国合法的家长,外人染指都是大逆不道的;虽然古人有"天下非一人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",但不是非常时期,这个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。任何一个挑战者。想觊觎大清江山者,不能不在心里反复掂量。而咸丰去世时,慈禧是皇太后,咸丰之后两宫结果了肃顺顾命八大臣,此后的皇帝都是慈禧的至亲,太后就是皇帝的代表,所以她就是正统就是大清合法的执政者。
但曾国藩深受儒家教育,奴性太足,不想做乱臣贼子。除此之外,曾国藩为人沉稳、老道,没有绝对的胜算不会轻举妄动、孤注一掷。因为造反是一场豪,一旦失手满盘皆输,不仅身败名裂还要诛灭九族。所以,最具备动摇大清江山、动摇慈禧权威的曾国藩选择了当一个忠臣。
权倾朝野、如日中天的曾国藩都不敢,满清文武大臣的资历和才干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的,他们就更不敢跟慈禧叫板了。除非出来个缺心眼的、不计后果的家伙,但慈禧幸运,这样的大臣硬是没有出现一个,所以慈禧的统治就固若金汤、无人挑战了。
导读: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是怎么回事?夺门之变为什么会成功?夺门之变怎么没人反抗?土木堡之变后,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位,始称代宗,年号景泰。时值瓦刺军进犯北京,于谦力主抗击瓦剌,誓死保卫京师...
2020-07-31 16:43:02看过影视剧《神探狄仁杰》的朋友应该都对其中有一个角色有所了解,那就是袁天罡。在剧中,他是一个反派角色,而在历史上,似乎并没有他谋取皇帝宝座的说法,他只是一个玄学家,风水师,预言家。但是...
袁天罡 2020-07-23 14:58:43过去中国有民谚道:好铁不打钉,好男不当兵。后来,我读郭沫若的《沫若文集》,上面有诗云:好铁必打钉,好男要当兵。哪个对呢?都对,只是要放在不同的历史情境里。清朝的兵,除了八旗之外,绿营军的士兵...
2020-07-15 16:45:19首要,武则天是载初元年,也就是公元690年登上帝位的,而真实独揽大权的时间也是调露二年(680年)今后了;但是,程咬金是在麟德二年,也就是公元665年去世的,享年七十七岁,也算是安享晚年了吧,何来杀于...
武则天 2020-06-05 23:00:331872年,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,清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,为了培养人才,改变朝廷的局势,李鸿章提议派遣幼童赴美留学,这在当时闭关锁国的清朝统治来说,是一个重大得到决策,一旦同意,就是要接受西...
慈禧 2020-06-14 21:03:15导读:巧嘴王熙凤最终什么结局?凤姐最终被休妻吗?王熙凤的结局:想必大家都看过红楼梦,那必然也了解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凤姐儿王熙凤,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王熙凤的结局。王熙凤的悲剧无疑应该是很悲...
王熙凤 2020-06-14 21:03:15孝淑睿皇后的婚姻没有扯上政治关系,况且其子后来继承帝位,对母亲喜塔腊氏非常尊重,相比历史上大多数皇后是极其幸运的。...
2020-06-14 21:03:15和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,在乾隆的庇佑下肆无忌惮,搜敛了无尽家财。乾隆活着的时候,和珅曾数次闯祸,犯了许多大错,然而,皇帝却偏爱这位“脑满肠肥”的精明家伙,始终没将其定罪。嘉庆登基...
2020-06-14 21:03:15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历史人物是非常出名的“乾隆”他儿子,“嘉庆”,也叫永琰,他是清朝的第七个继承皇位的,也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,年号是“嘉庆”,他的母亲是“孝仪纯皇后”,他是皇帝秘...
2020-06-14 21:03:15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,生的威武勇猛,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,现在北周军队当兵,后过渡到大宋,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、保大军节度使、检校太尉、忠武军节度使。琼祖籍燕地,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、冀国公,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。高琼曾
◆1937年地图势力划分高清地图,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”形式地图编年 ◆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,皇太子冕服,成人礼冠礼介绍 ◆1940年华北地图,抗日根据地地图,全国势力划分图 ◆戚夫人人彘复原图,来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到底有多惨 ◆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,谢晋最终怎么死的? ◆柴荣是什么朝代的,为什么能当上皇帝,怎么死的 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谁 教你顺口溜快速记忆法 ◆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,《大秦帝国之天下》为什么改名成了《大秦赋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