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的形象很大程度上被三国演义和影视作品所污名化,很多耳熟能详的典故其实在历史上并不存在,比如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这句话,在正史上,曹操阵营的人根本没有说过这话,曹操阵营的毛玠说的是: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,意思就是:侍奉天子以讨伐不忠心的臣子,这明摆着就是站在天子的角度看问题。
这可是曹操对天子相当恭敬的态度了,“挟天子而令诸侯”是袁绍阵营的沮授和刘备阵营的诸葛亮说的,至少曹操在早期对汉献帝可是毕恭毕敬的,根本没有任何挟迫天子的行为和动作,曹操在早期的表现与荀彧的理想是一致的。
荀彧之所以离开在当时还算强大的袁绍,而投靠弱小的曹操,正是看中曹操是这个乱世中唯一的有理想、有行动、忠于汉室的人,也许有人会说,曹操不是一个奸贼吗,怎么会和荀彧一样?
“中规中矩”并不是贬义词,但它显然也不是褒义词。它或许能助人求得一世安稳,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,它绝不可能给人求来“大业”。
任正非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,他说:“如果我听话,那我现在肯定在农村养猪。”
如果曹操打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,并一直按照长辈的意愿去变换自己的“样子”,那世界上必定会少了一个“枭雄”,而多了一个普通人。
从现实角度考量的话,任何时候,小时候看起来越乖巧听话懂事,他们暴露的各种问题便也越少,暴露问题越少他们去解决并与周遭人事磨合的机会便越少。
这样的结果通常是:相比那些不听话的孩子,他们在人事上的学习要落后很多。如此一来,成年后他们在各方面能力弱于不听话孩子便是必然结果了。
所以今天的社会里,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当年在学校的佼佼者,老师家长眼里的乖孩子、好孩子,他们进入社会后往往混得不如那些不乖、不听话的孩子。
所以,凡事都有两面,看问题永远要用全面辩证法,方可万无一失!
曹操的形象很大程度上被三国演义和影视作品所污名化,很多耳熟能详的典故其实在历史上并不存在,比如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这句话,在正史上,曹操阵营的人根本没有说过这话,曹操阵营的毛玠说的是: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,意思就是:侍奉天子以讨伐不忠心的臣子,这明摆着就是站在天子的角度看问题。
提到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曹操,相信奸诈狡猾是其无法抹去的代名词之一。不管是在被广泛流传的《三国演义》,还是在各地传统戏剧中,曹操都是以奸雄、逆贼的白脸形象示人,而狡诈的人大多都自负...
2020-06-13 22:15:16荀彧本来是曹操最为重要的谋士,可以说没有荀彧,就没有曹操的辉煌。...
2020-06-13 20:10:46其实我觉得大家可能有这样一种错觉。那就是古代臣子对他们的皇帝或者主家都会很忠心,虽然说并不乏这样的例子存在。...
2020-06-13 21:31:25曹操一代枭雄,耗尽一辈子心血建立起后来的曹魏政权最后却被司马家族夺取了,可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,而最后三分的天下也被司马一族统一,纷纷扰扰的三国争霸无数英雄终归成了空,而统一全国的司...
2020-06-13 21:31:25导读:quot;卧龙凤雏,得一可安天下“,为什么刘备得了诸葛亮相助,最后还是失败了?三国时期诞生了很多能力极强的谋士,比如一语乱天下的毒士贾诩,他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安全不惜用天下人的性命做...
2020-06-13 21:31:25导读: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为何困死在了五丈原这个地方?诸葛亮为什么宁愿困死也不后退?提起五丈原这个地名,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。公元234年,诸葛亮率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,最终因为积劳成疾病死在...
2020-06-13 21:31:25ldquo;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”,人生的道路上,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老师。他们教给我们各种各样的道理,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到很多的知识,一个好的老师对我们...
2020-06-13 21:31:25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,生的威武勇猛,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,现在北周军队当兵,后过渡到大宋,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、保大军节度使、检校太尉、忠武军节度使。琼祖籍燕地,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、冀国公,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。高琼曾
◆1937年地图势力划分高清地图,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”形式地图编年 ◆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,皇太子冕服,成人礼冠礼介绍 ◆1940年华北地图,抗日根据地地图,全国势力划分图 ◆戚夫人人彘复原图,来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到底有多惨 ◆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,谢晋最终怎么死的? ◆柴荣是什么朝代的,为什么能当上皇帝,怎么死的 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谁 教你顺口溜快速记忆法 ◆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,《大秦帝国之天下》为什么改名成了《大秦赋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