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“贞观之治”是虚假的盛世吗?真相是什么?提起唐太宗李世民,大家都不陌生。在他统治期间,唐太宗善于听取贤臣建议,并且做到了知人善任等。因为这一系列的举措,唐朝很快出现了繁盛的局面。而这一时期也被称为“贞观之治”。
那么事实上“贞观之治”真是一个繁盛的局面吗?还是仅是史书杜撰出来的“虚假盛世”?事实真相到底是怎样?一起来看看吧。
在《新唐书》中有着这样的记载:“贞观四年之时,粮市上一斗米的价格在四钱到五钱上下,百姓外出时大可安心,就连房门都无需紧闭,甚至外出千里也不需自备干粮”。
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这一时期唐朝的生产力大有提高,而且治安稳定。似乎唐朝已经从战乱的阴霾中走出来了,经济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。
不过,用粮食的价格来衡量一国的综合国力情况,显然是行不通的,在经济学上这更是站不住脚。
在《汉书》中有这么一句话“籴甚贵,伤民;甚贱,伤农。民伤则离散,农伤则国贫”。虽然粮食的价格不能来衡量一国的综合国情,但是却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基本经济状况。
粮食价格太贵,百姓负担不起;粮食价格太低,则农民受到损失。不管粮食的价格是高或低,对社会都是有危害的,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合理发展。
而贞观四年的米价仅四钱一斗,低得太离谱,对于农民来说实在是大大的伤害。而归咎下来只能说明唐王朝的奋斗,仍未取得较好的成果,反而可能会引起经济危机,导致社会动荡。
下面我们再来看看《新唐书》中的其他内容,大致是:“当时,唐朝首都长安周边的土地都很肥沃,然而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却少得可怜,粮食的产量都无法满足城内的日常需求”。
在这种情况下,要满足城内的粮食需求,只能从全国各地调粮,最常见的方式便是“漕运”。既然要运粮,那么自然要承担运费。当时,唐朝的交通并不便利,核算下来一斗米的运费大概在三钱。而《新唐书》中记载的米价却是四钱,也就是说除去运费之后,这一斗米其实只卖一钱。
这个说法显然与事实不相符合,因此,《新唐书》中的内容产生了矛盾之处,不可尽信。
其实唐朝都城长安的米价并不便宜,反而非常昂贵。在贞元年间,长安米价最高达到了一斗千钱,正因米价昂贵,长安地区最大的储量仓库太仓也仅屯了十天左右的粮食,供天子的后宫食用。
这与贞观四年时的一斗四钱相差巨大,要知道,唐太宗到唐高宗也不过几十年而已,时间并不久远,这米价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革呢?
稍微一想就明白,《新唐书》并没有如实记载。完全是为了夸赞唐太宗的政绩,这才有了如此浮夸的记录。
事实上,在贞元年间,长安的米价也曾跌落到最低价,堪称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事。据史料所载,贞元初年宰相陆贽曾上书皇帝,建议从民间低价购粮,扩充粮仓,以备不时之需。
很快,朝廷就采纳了这一建议,并在关中一带大量收购未脱壳的大米。当时,购买这些谷子的价格在一斗七十钱。
可见,唐高宗刚继位之时,正逢历史上明确记载的“谷贱”之年。但是这低价之年的谷价也是一斗七十钱。从这一史实,我们不难发现,贞观四年的“米价四钱”就是一个谎言,一个荒诞的笑话。
由此,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出,唐太宗所创造的“贞观之治”并非盛世。
想要知晓唐太宗统治之时的综合国力,不仅要通过史官的一家之言,还要通过“外人”的评判。当时,高昌国与大唐王朝往来密切,而高昌国国王鞠文泰与唐太宗也私交甚好。
不过,鞠文泰对大唐王朝的评价却是这样的:“往吾入朝,见秦、陇之北,城邑萧条,非复有隋之比也。”翻译过来,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算是萧条的,无法与之前的隋王朝相比。
其实,李世民奋斗了一辈子,大唐也没能发展成他想象中的模样。与隋朝的经济相比,初唐实在是不值一提,实在是比不上。
至于原因,相信大家也很清楚,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。战乱刚结束,国家的人口自然会锐减。所以说,初唐不仅经济比不上隋朝,人口规模也远不如隋朝。
在唐太宗去世三年之后,大唐王朝的人口连四百万户都不到,而此前的隋朝全国总人口大约有八百万户。可见,唐太宗努力了那么多年,连人口都没能追上隋朝。
不过,一个新王朝,总要给人一种“勃勃生机”的感觉吧?不然,又怎么稳住民心,稳定统治呢?
所以只得伪造出盛世王朝的模样,所以说,这也是一种维护王朝稳定的手段。
其实伪造盛世并不是“贞观之治”开创的先河,早在之前便已经产生了,唐朝只能算作是模仿者。
《晋纪总论》中就对太康时期进行了评价:“牛马被野,余粮栖亩,行旅草舍,外闾不闭,民相遇者如亲,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”。从这段话的意思来看,太康时期是一个非常繁盛的时期。
但是,事实上真是如此吗?这样的记录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,如果太康时期真像文字记录那般繁盛,又怎么会历经了三代便亡国了?
由此可见,史料记载的只是王朝统治者的意愿而已,不一定是按照真实的状况来记录。所以说,我们印象中的“贞观之治”是一个盛世王朝,其实这仅是王朝统治者稳固朝政的一种“舆论”手段而已。
真实的“贞观之治”仅能说明唐太宗的政治清明而已,至于国家昌盛就凸显不出了。
五代十国的军事家李存勖,三十多岁为父报仇之后建立后唐,后沉迷于戏曲毁江山。李存勖是李克用与贞简曹皇后的长子。他自幼擅长骑马射箭,胆力过人,为李克用所宠爱。少年时随父作战,11岁就与父...
2021-01-28 18:35:23导读:大明王朝占据了当时世界上的七个第一,是哪七个?众所周知,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朝代,也是对外比较强硬的一个朝代。朱元璋在元人的压迫下长大,所以在建立明朝后就给子孙留下祖训:不和...
2020-11-12 16:34:36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,到朱棣将明朝海军实力发展到世界第一,到郑和7下西洋,再到诸多的王朝盛世,明朝以绝无仅有的时代影响力,不仅万国来朝,更是主动影响了世界。另外,明朝时期,在当时的中国南...
2020-11-12 16:30:41导读:大明王朝为什么这么受人喜爱?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都明史呢?如果给中国历史朝代的热度做一个排行榜,明朝即使当不了榜首,也至少是前三甲。喜爱明朝的网民众多,明朝的相关话题一直被反复讨论...
2020-11-12 16:07:37导读: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享国276年,最后是如何灭亡的呢?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无能吗?由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,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,有着276年的历史,始于明太祖朱元璋,亡于崇祯...
2020-11-12 16:05:03很多网友都很好奇历史上的武惠妃得宠的原因是什么,历史上的唐玄宗喜欢两种女人,一种美貌风韵十足的,如杨玉环,另一种自然经济聪明的有头脑,那么就要当属武惠妃了,关于历史上的武惠妃得宠的原...
2021-04-17 18:04:18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为何只活了18岁?虽然只活了18岁的她,但其生得太子李亨的喜爱,死得儿子代宗的怀念,被追册为“章敬皇后”。只可惜未活到李亨登基的日子。吴氏为濮州濮人,父亲吴令珪是鲜郫...
章敬皇后 2021-04-17 18:04:18“武官骑马,文官坐轿”是南宋以后才出现的,而在唐朝,从皇帝到宰相再到文人学士,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官,几乎人人都以骑马为乐趣,不管是上朝还是日常生活,能骑马时大家还是更愿意骑马。在唐朝,如果...
2021-04-17 18:04:18说到杨贵妃,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?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。唐玄宗天宝十五载(公元755年)六月十四日傍晚,大雨倾盆,电闪雷鸣,上苍将无穷无尽的愤怒倾泻在大地上。长安...
2021-04-17 18:04:18皇帝这个职业在古代那是人人都想当,而当了皇帝的也会有许多的烦恼,不说治理国家的问题,单单是挑选继承人就会让人焦头烂额,没有儿子又烦恼继承人问题,儿子多了又会因为权利而互相残杀。李世...
李世民 2021-04-17 18:04:18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,生的威武勇猛,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,现在北周军队当兵,后过渡到大宋,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、保大军节度使、检校太尉、忠武军节度使。琼祖籍燕地,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、冀国公,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。高琼曾
◆1937年地图势力划分高清地图,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”形式地图编年 ◆明朝皇太子服饰图文,皇太子冕服,成人礼冠礼介绍 ◆1940年华北地图,抗日根据地地图,全国势力划分图 ◆戚夫人人彘复原图,来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到底有多惨 ◆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,谢晋最终怎么死的? ◆柴荣是什么朝代的,为什么能当上皇帝,怎么死的 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谁 教你顺口溜快速记忆法 ◆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,《大秦帝国之天下》为什么改名成了《大秦赋》?